鉴于当前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需求和全国地勘单位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矛盾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湖南省主委、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维刚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提案,建议出台全国地质工作改革发展意见,将矿产资源纳入国家重大安全计划。地质工作历来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各时期的战略先行工作,它关乎国民社会经济发展,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长期性、先行性工作。进入新时代,地质工作迈入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其职责上升至维护国家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事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但是目前,囿于历史原因和认识水平,地质工作仍面临许多问题,杨维刚认为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中央有关国家总体安全的矿产安全政治要求在一些地方没有得到深入贯彻落实,没有把“矿产资源安全”上升至与“粮食安全”同等高度。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在不少地方被以“破坏生态环境”为名“一刀切”。有的甚至把找矿开矿当成“政治包袱”,地质工作被严重误解,各地地质找矿投资一减再减,已严重威胁到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严重制约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全国地勘单位改革在各地“甩历史包袱”的改革浪潮中乱象丛生,前途难料。地勘单位积累了队伍庞大、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等系列错综复杂的历史矛盾问题。然而,在地质工作改革上,缺乏全国一盘棋统筹推进。国家地质工作计划与地方发展需求有所脱节,中央地勘单位与地方地勘单位“分灶吃饭”,业务联系弱化。地勘单位在解放思想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目标不明、质量不高、生存堪忧。由于体制机制尚未理顺,地勘单位改革尚在艰难探索,在发展上还没闯出新路子。近几年来,中央财政、省级财政主导或引导的地质勘查投资大幅削减、社会资本跟进力度疲软。种种原因,导致全国各地勘单位适应新时代地质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十分有限。与此同时,新时代地质工作依然还有大量使命光荣的任务要承担:目前全国1:5万区域地质调查覆盖严重不足,针对重要成矿带、经济带、生态脆弱区等更高精度的区域地质调查有待加快部署。全国成体系的1:20万区域地质矿产工作大都是上世纪完成,已不适应现代地学新理论发展和矿产勘查要求,重要成矿区带系统的资源评价工作整体程度仍然较低,其找矿潜力和资源家底仍然不清。多要素地球深部探测有待突破,可视化城市地质工作严重滞后,多目标土地质量调查亟待加强,多圈层自然资源调查有待发展,前瞻性地质科技有待创新引领。虽然我国在传统的地质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突破,但在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统筹新时代地质工作,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促进事业发展方面还做得远远不够。建议尽快出台有利于全国地勘单位改革的顶层指导意见和原则要求,确保改革尊重地质工作规律、尊重干部职工意愿、利于事业高质量发展、利于队伍和谐稳定。建议我国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程度提升至与粮食安全的同等高度,矿产资源安全也要建立起省长负责制度,以提升地方政府对地质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建议将土地质量调查评价及动态监测、生态地质环境保护、水文地质及地下水监测、地质灾害防治、城市地质调查及智慧城市空间建设等工作纳入到地方政府考核目标任务。特别是要将土地质量调查、城市地质调查、水工环地质调查等工作作为支撑各地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等工作的前置条件。政策上,加快修改完善《矿产资源法》《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改善矿业投资环境。资金上,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形成中央、地方和企业等各方面多渠道投入地质工作资金的体制机制。工作上,加强地质工作战略部署。高度重视地质找矿工作,尽早列出战略矿种清单,有针对性地加大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勘查评价力度,建立战略性矿产地储备制度。加大基础地质研究力度,提高深部资源探测能力。大力推进新型地质工作发展,重点在新型高精度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三维城市地质调查、自然资源调查及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和检查、土地质量调查、矿山及污染场地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高效先行支撑。地动翼注:杨维刚,男,汉族,1960年3月生,湖南平江人,民盟成员,1975年3月参加工作,中南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湖南省委主委,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任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正厅长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