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位于南太行脚下的河南省沁阳市校尉营村,眺望北山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项目区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层林尽染的山间美景。近年来,沁阳市秉持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原则,大力实施一揽子山水林田湖草南太行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昔日采矿“重灾区”如今变成了“花果山”。
“我市北部158.2平方千米的南太行山区是天然的绿色屏障,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守护好这片占沁阳面积1/4的绿水青山,就是守护50万沁阳人民的智慧生态、宜居宜业、绿色发展、永续共享的金山银山,这是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沁阳市委书记王家鹏在采访时感慨万千。沁阳市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种类有数十种,以非金属矿产为主,包括铝矾土、焦宝石等多种优质矿产,具有埋藏浅、宜开采的特点,矿产地达百余处。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品需求量增加。人们在“靠山吃山、有水快流”的观念作用下,长期索取导致生态破坏严重。2012年3月以来,沁阳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治理恢复南太行生态环境纳入到“生态立市”范畴之中,通过持续开展以“取缔非法采矿、取缔非法矿产品加工点和整顿持证矿山企业生产秩序、恢复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的“两取缔一整顿一恢复”专项行动,成效显著。为了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该市政府建立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责任体系,健全市、乡镇、村三级网格责任机制,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全部建立台账,明确具体任务、责任人、完成时限,形成了“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监管体系。通过媒体发布、粘贴通告等方式,鼓励群众举报非法开采矿产和非法经营矿产品的单位及个人,举报经核查属实的,给予举报人奖励。为彻底斩断给不法分子提供庇护的“幕后黑手”,要求暗中支持或参股、为非法开采加工充当“保护伞”的党员干部限期一周内主动到沁阳市纪检监察机关说明问题;逾期后一经查实的,将从严从重处理绝不姑息,坚决剔除传送非法利益的“顽症”。截至2019年12月,共取缔75个非法采矿点和535个矿产品非法经营加工点,追究行政和刑事责任25人。
与此同时,沁阳市还加大了对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工作力度,按照“因地制宜、促进经济、优化环境”的指导思想,制定并实施《沁阳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分年度分区域分重点确定治理对象,利用3年时间综合治理恢复矿山生态环境。通过积极申报项目、争取政策性资金支持,完成了红土坡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和方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利用企业缴存的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实施完成了常平乡张老湾高岭土矿区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完成了西万红炼废弃矿区复垦整治项目,共投入资金总额达2亿元,治理恢复矿山生态环境2万余亩。如今,南太行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近年来,沁阳市委、市政府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下大功夫进行生态修复还南太行山清水秀。自2019年9月起,沁阳市充分发挥中央财政下达的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专项资金的带动作用,累计投入7500余万元,治理修复面积达3.4万亩,废弃矿山变绿山,南太行旧貌换新颜。生态修复,规划为要。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做好项目规划设计工作,该市聘请河南省第二地质勘查院对总体修复工程进行规划设计,根据不同的项目区有针对性地编制规划。按照项目工程规划设计“重点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修复治理区地形地貌,恢复土地功能,改善排水条件,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治理区通行和管理条件,不断推进绿化工程,恢复治理区生态环境,改善当地居民生存环境,最大限度发挥治理工程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总要求,将总治理面积3.4万余亩的项目区,分别制订了丹河峡谷景区南部区域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沁阳龙门河中上游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沁阳市校尉营村附近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等系统治理方案,做到“一项目一方案”“一方案一特色”。“针对校尉营村附近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项目区内地质灾害隐患严重的状况,我们制订了以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为重点的实施方案。”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科胡辉科长介绍,通过采取填实矿坑、清理渣土、筑墙固坡、植树绿化等措施,收到了既修复项目区内生态环境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助力当地经济发展的效果。据了解,该项目分为两期实施。一期工程有丹河峡谷景区南部区域治理项目、沁阳龙门河中上游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项目、沁阳市校尉营村附近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项目和铁路、公路沿线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项目;二期工程有沁阳市北部山区山王庄-常平-紫陵一带生态修复项目。“通过对项目区实施危岩清理、矿渣平整、干砌挡墙、客土调运、采洞封堵、客土调运、生物绿化、安装警示牌等治理工程,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修复地形地貌,恢复土地功能,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发挥了基础性作用。”项目施工方负责人介绍说。
为保证工程建设进度,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要求施工单位倒排工期全力推进,对每个项目进度,实行一周一汇报,一月一考核,督促其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施工任务。并且采取“黑名单”措施,如果工程质量存在严重问题,除责令限期整改外,取消施工方参加今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招投标资格,为南太行生态修复项目高质量完成提供了重要保证。
对于实施南太行地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沁阳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生态治理项目既要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南太行,又要与山区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等相结合。为此,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切实加强对项目设计方案的指导,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助力乡村振兴。在实施校尉营村附近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项目过程中,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除了按照规划治理地灾隐患,还充分考虑当地群众的‘钱袋子”问题,通过栽种优良品种的果树等,打造“绿色银行”,让他们受益,从而收到“包袱”变财富的效果。由此,校尉营村新增经济林510亩,每年产生近百万元的经济效益。校尉营村一名村干部脸上挂满笑容地对笔者说,没想到政府为俺们栽种了这么多的“摇钱树”,昔日的“废矿坑”如今变成了“聚宝盆”。常平乡张老湾等村位于沁阳市北部山区山王庄-常平-紫陵一带生态修复项目区,常平乡党委、政府建议在项目区多栽种经济树木和核桃等果树。这一建议得到了采纳,项目区新增经济林60.3亩,每年可产生12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通过实施丹河峡谷景区南部区域治理项目,改善了该区域生态环境,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这里真的是太美了,仿佛进入了人间仙境,尽享天然氧吧的惬意。”一位王姓观光者高兴地说。“久久为功,玉汝于成。”截至目前,该市5个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工程已全部完成,新增林地15784亩、草地1055亩,植树46万棵,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面积约3.4万亩,极大改善了该市南太行地区的生态环境,为群众增收创造了条件,为建设美丽南太行、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我们将巩固提升生态修复取得的成果,把南太行建设得更加美丽。”沁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文刊登于2022年12月15日《中国矿业报》第1版)
(以上资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