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矿业发展环境、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加剧,矿业企业经营难度明显上升。面对市场压力,国内矿山企业积极转型,一方面,积极利用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打造智慧矿山提质增效;另一方面,坚持绿色发展,将废弃的矿山改造成一座座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金山银山”。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生态伦理日益得到重视,生态修复成“矿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近日,在呼伦贝尔召开的中国矿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绿色发展与产业金融研讨会上,来自全国众多专家学者、矿业企业以及金融机构代表纷纷对矿山生态修复发表各自观点,也积极研讨了如何进一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市场化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如何促进矿业高质量发展。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丝路规划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会长陈元表示,绿色金融要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生态文明提供服务,要为绿色探矿采矿企业倾斜债券市场及资本市场融资政策,要鼓励发展绿色矿山中介融资机构,要建立国际性的绿色矿业交易和融资市场。
“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是实现我国矿业可持续、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主席孟繁志认为,绿色发展与产业金融是一条产业-金融联合、合作发展的新路子,也必将为今后产融合作促进矿业高品质发展开拓出更广泛的合作新摸式和新途径。此外,他表示应重点开展以几下方面产业-金融合作:一是围绕矿山企业开釆、选矿和矿石深加工的工艺技术和装备进行科技研发,加快企业工艺技术装备的升级换代,实现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
二是围绕共伴生矿石、低品位矿石、难处理矿石、尾矿、煤矸石、废石等固体废弃物,以及废水、废气等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开展工艺技术研发与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节约资源、保护资源。三是围绕矿山企业现代化建设和科学化管理,大力开展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快矿山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建设。四是金融要大力支持节约集约大规模生产的新建大型或超大型矿山企业建设,或做大做强矿业集团公司,增强我国矿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与实力。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产业失衡等一系列经济、环境及社会问题。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孙九霞分析,矿山修复目标从单纯的植被恢复向新兴替代产业转变,绿色矿山创建和废弃矿山修复中的遗址公园、矿坑酒店、矿山博物馆、生态休闲景区、环保科普展示、矿山主题公园等多种类型的“旅游吸引物”,将重新赋予矿山新的活力和文化内涵。她认为,矿山生态修复与旅游发展存在很强的逻辑关联。旅游业为矿山修复“锦上添花”。绿色矿山的内涵丰富多元,旅游仅是废弃矿山的可持续运营方式之一,与复垦复种复林等其他国土空间的农业生态修复方式类似,皆建立在生态系统基本修复、地质条件稳定的基础上。因此不能将旅游开发看作绿色矿山建设和废弃矿山改造的目的和唯一途径,不能等同于一般旅游区的开发模式。矿山的旅游化生态修复,旨在基于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和旅游产品特色,为矿山修复锦上添花,满足在生态和环境要求下多走一步,达到“规划先行、创意植入、出奇制胜”的目标。旅游业为矿山修复后的运营“雪中送炭”。旅游业可作为矿山生态修复、可持续运营的重要动力和后续资金来源。旅游开发利用可以在基本维持生态稳定的前提下,拉动投资、吸引客流、获得收益,解决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历史欠账多、修复与开发建设后续投入不足、运营主体动力不足等问题,也是国有资源市场化利用、盘活土地存量、实现增量的可操作模式之一。生态修复完成之后,市场化运营跟进,通过旅游业之“活水”“热碳”以达到“消费支撑、持续修复、循环回馈”的目标。旅游业为矿山修复带来“人心所向”。生态创意的吸引力背后,是人类追求环境保护的共识,是人们对和谐稳定的自然生态的向往追求,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灵安慰。改造故事的背后体现了人们发展观念的变化以及文明的演化,呈现的是一个曲折、迂回且丰富的过程,使矿山修复主题园区比原生态自然旅游区、公园乐园更具吸引力。生态建设成果以更多样的方式普惠人民,为矿山人、地方社区和旅游消费者凝聚“发展责任、环境教育、命运共同体”共识。我国废弃矿山治理早就提出“谁开采,谁治理,谁受益,谁治理”,近年来,由于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环保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再加上废弃矿山存量用地受青睐,废弃矿山治理修复的投资和立法探索渐成热点。清华大学特聘讲师、全球人居环境论坛高级顾问崔元星认为,废弃矿山是一座更大的金山。他说,废弃矿山修复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无法估量,但就其经济效益可归纳为:各级政府给予的政策性补贴,生态补偿收益;开发成各类旅游景区,娱乐项目的门票收入;开发成住宅地产及商业地产的房地产租赁收入;结余的存量建设用地规模和指标的跨区域交易收入。煤、石油、天然气、黑色金属、有色金属、“三稀”金属、非金属……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多样的矿产资源。在长期大量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能源资源的同时,复杂多样的矿床类型、共伴生矿,分散在各地的小型矿山,也增加了矿产资源管理利用的难度,叠加了生态环境风险。近年来,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下,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已成为转变矿业发展方式、提升矿业整体形象、促进矿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抓手。注重区域资源特色和产业协同发展,着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打造形成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生态优良、矿地和谐、区域经济良性发展的绿色矿业发展样板区,让生态文明与矿业文明相得益彰。(以上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