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0351-4378829

新闻资讯

联系方式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朝阳街75号

电话:0351-4378829

传真:0351-4378829

邮箱:dibaonengyuan@163.com

官网:http://sxzydz.com

媒体报道

【地勘资讯】你的能源观更新了吗?杜祥琬院士说,它将引领能源革命

日期:2019-12-06 人气:4583

导 读

近些年,能源行业出现了一些新的观念,它正在并将不断引领能源行业的转型。12月4日,中国煤炭报新媒体中心记者有幸聆听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杜祥琬的思考,特分享来自他的六个创新能源观,希望对转型中的能源企业有所启发。

图为杜祥琬院士在2019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上发言  摄影:陆风华

观点一

“能源革命”的提出引领能源新战略

“能源革命”的说法自2014年提出,至今已有5年,这期间,它引领着我国能源发展,使其发生着举世瞩目的变化。但是,我国能源发展远未达到“革命”的程度。

以节能提效为例,我国节能成效显著,节能总量占全球节能总量的二分之一,但能源强度仍偏高,潜力巨大。2018年,我国能源强度仍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55倍,是世界先进水平的数倍,能源革命任重道远。

未来,我国源行业的发展及其战略,仍将受“能源革命”的不断引领。


观点二

能源安全观已经创新升级

1.能源供需安全观,不再只是供给端的问题,而应当理解为科学的供给满足合理的需求。


我们传统上理解:供应跟不上需求,就是不安全。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能源安全的理解产生了新的思考,粗放的供给满足不合理需求的观念是不正确的,因此供应科学化和需求合理化相结合,在优化供给侧的同时,还要抑制不合理需求,实现供与需双向协调。


2.能源安全观不仅限于供需安全,能源环境安全也应纳入进来。


当前,能源的环境安全观已经成为能源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中国也已经把生态环境安全列入能源安全的重要部分。国家提出了一系列计划,对能源使用中的污染物排放做出了严格要求,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已经成为国家能源战略,同时支持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利用,今后环境可持续发展要靠能源革命来保障。


3.能源气候安全观也应纳入能源安全观。


人类活动的加强,带来气候变化的强度和规模激增,气候变暖造成的气候容量空间明显萎缩。目前,全球很多地区气候容量空间正趋于饱和,有些地方还出现了满载,气候风险总体不断提升。

气候变化主要原因在于化石能源排放温室气体。为了应对当今气候变化,我国必须进行碳约束下的能源安全管理。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从2010年的9.4%提高到14.3%的目标,正在完成当中;2020年,我国碳排放目标较2005年下降45.8%的目标已经于2018年完成。《中国国家自主贡献》进一步承诺,将于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早日实现。


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只要政策得当,它与经济的关系是双赢的,这主要指它会助推新能源的发展和新型经济的增长。全球气候与经济委员会发布的报告《开启21世纪包容性增长的故事》佐证了这一观点,其中提到气候行动到2030年可创造26万亿美元经济利益,2030年前可创造6500万个新的低碳就业。


4.能源安全观应具备国际视野和长远战略眼光。


我国立足于提高能源核心竞争力,已确立具备国际视野和长远战略眼光的能源观,即基于新能源科技和产业振兴,这对我国长远能源安全非常重要。


观点三

应重新认识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我国富煤缺油少气,同时可再生能源资源基础丰厚

在化石能源富煤缺油少气同时,我国还拥有丰富的非化石能源资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资源。逐步建成我国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低碳能源体系,其资源基础是非常丰富的。因此,我们通常所说“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观念,已经跟不上发展形势了。


从发展现状来看,2018年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比重已经达到22%,我国非化石能源占比也达到14.3%。这个比例正在稳定快速增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引领了这个变化,自然资源充足、技术能力提高、成本下降支撑了这一变化。如今,对可再生能源的理解,已经从12年前的“微不足道”变为“举足轻重”。


从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量来看,技术可开发的风能资源约35亿千瓦,技术可开发的太阳能光伏资源约22亿千瓦。截至今年三季度,风电和太阳能光伏装机分别为1.98亿千瓦、1.9亿千瓦,都不到各自技术可开发资源量的十分之一。


图为2018年的数据情况

此外,再加上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水能、太阳能热利用、固废资源化等,我国可再生能源的资源量是足够丰富的。


可见,逐步发展可再生能源,使其达到高比例是完全可能的。


可再生能源可持续使用的量值与技术开发能力很有关系。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在不断下降,已经进入化石燃料电站的成本区间,海上风电和光热发电成本仍偏高。


而天津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的专家在研究中均得出了一个同样的结论:东部地区开发身边的可再生能源,每千瓦时电力的开发成本比西电东送的成本要低。


通过对东部地区的调研了解到:一些地方能源负荷很重,资源很缺,却没有认识到自己身边就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可以开发,依然对外来电、外来煤有严重依赖。这是一个影响能源政策和能源战略的实际问题。


从数据来看,我国东部可再生能源资源量和密度并不比德国差。如果开发身边资源,将可以减缓西电东送的压力,是经济和安全的两全选择。


观点四

能源转型不仅是调整能源结构,空间的结构和格局也应有重要变化。

基于这一观点,优化我国能源空间格局,在发展西部经济和电力负荷的同时,也要发展中东部的供给侧能源。未来中东部能源供给应当既从“远方来”,又从“身边来”。这一变化将缓解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的压力,同时使西电东送的增量出现拐点。这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能源转型标志。


作为能源消费主要地区的中东部各省,节能提效能力较强,是节能提效的先行区、核能发展的优先区、海上风电和海洋能发展的优势区,天然气和LNG进口的接收区。


中东部地区已开发的风电和光伏资源,只占可开发资源量的不到十分之一,潜力巨大。立足当前,多能互补,是该地区现实的能源选择。


第一,发挥中东部已有煤电厂的主力作用,对其进行清洁高效改造和CCUS技术应用。


第二,煤电也要认识到自己新的历史使命——通过灵活性改造,煤电可以支持可再生能源调峰。


第三,通过政策引导,支持煤炭与新能源协力转型。


观点五

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发电方式,将改变我国的能源系统格局。

近年来,分布式发电的重要性日益受到人们重视。

未来,分布式是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其应用和推广将极大改变传统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


新一代电力系统一定是非化石能源高比例、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多能互补,储能与智能控制相结合的模式。这样的模式催生了一个新概念——虚拟电厂。当把一个区域中分散发电的人家、储能、信息数据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供电局域网,也就是虚拟电厂。


目前,浙江长兴基于光伏的虚拟电厂已经建起来了。正泰集团,一家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在浙江省安装了20万户分布式光伏电站。如果这样的模式在中东部地区运转起来,这一地区就不只是能源负荷者,还会兼具生产者的身份,也就是产消者。高比例产消者的出现,将会大大缓解电网压力,进而能源局面也会发生革命性变化。


观点六

能源技术及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将改变能源业态

图片来自网络


数字经济作为新生业态,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也在重塑能源业态。


人工智能AI技术与能源领域正在结合,集中式的生产者单项控制的能源系统将转变为分布式为主、与消费者产生更多互动的双向能源系统,能源业也将成为不仅提供能源,还将提供服务的领域,其服务功能会越来越强。


总之,能源转型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但方向是清晰的,它既是国家目标,又是百姓诉求,也是全球大势。


 以上资源来源中国煤炭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10
新闻资讯单位简介业务介绍党群工作客户服务联系我们